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科学发展 绿色崛起 ——云南日报就曲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深度报道

 编者按自2014年曲靖市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创建惠民”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倾力打造生态之城、绿色之城、宜居之城。2016年1月15日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从申报到认可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创造出了“曲靖速度、曲靖模式”。4月8日,云南日报就曲靖按照“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思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做法及成效作了《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报道,现将播报内容全文转载,供领导参阅。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
云南日报记者 博达 文/图
  春天的曲靖城,全被绿色包围,漫步在潇湘江与白石江,清澈的江水倒映出岸边的杨柳、盛开的鲜花,与在岸边小游园散步和玩耍的人们构成了一幅“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山水之中”的美丽画卷。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这是自2014年曲靖市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创建惠民”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倾力打造生态之城、绿色之城、宜居之城,对市民兑现的承诺和创造的新生活。
  如何让一个老工业城市实现美丽蜕变,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曲靖市必须面对和破解的发展课题。
  面对这一发展难题,曲靖并没有停步或是观望,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之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提出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2014年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6年1月15日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从申报到认可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创造出了“曲靖速度、曲靖模式”。
  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申报、奇数年评审。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考核指标共8大类74项。既要面对和接受规范严格的卫星遥感测试,又要迎接住建部专家组的实地考查,这无疑是一次严格的“国考”。
   “最简单的答案是狠抓落实。”在“国考”来临之前,曲靖市委、市政府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凝集力量,将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分解到25个市直责任部门和麒麟区、经开区、沾益县等3县(区),以足够的定力和坚定的信念啃下这块“硬骨头”。按照“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结合本地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特点,修编《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12-2020)》《曲靖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科学描绘了“一圈两核、三带四廊八线、多园多点”的园林绿化蓝图,充分利用人文地理优势及地方特色,全力构建以“三山”为屏障、“四水”为廊道、“五湖”为玉珠、“六带”为网络、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网络绿地体系,强力推进建设城市绿肺、绿道、绿院、绿景、绿带、绿库、绿屏等“七绿工程”,不断扩充城市绿地总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动下,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努力奋斗,短短两年时间,中心城区新增城市绿地727.48公顷,新建公园6个、街旁游园12个、植物园一个,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1846.7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达517.42公顷,绿地率达33.09%,绿化覆盖率达36.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03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考核标准要求,顺利通过了云南省省级考评和住建部的综合评审。
  天蓝、水清、城绿、景美,这是美丽曲靖的轮廓。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曲靖将更加美丽、和谐相融的幸福生活带给了市民,而水清岸绿则帮助市民系住了乡愁。
  如今的曲靖,无论是早晨还是午后、晚上,珠江源广场、龙潭公园、河滨公园、寥廓山公园等都处于“爆棚”状态,前来锻炼、娱乐或是散步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属于他们的那份静美。
  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而曲靖则正致力于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在创园成功的基础上,巩固和保护创建成果,坚持不懈地追求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努力描绘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景更美的生态画卷,全力打造布局科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融的美丽新曲靖。
滇ICP备14004030号-1 技术支持:曲靖珠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