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不造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经意间,曲靖城里的树密了,花繁了,水清了,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了。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文件,曲靖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是我市园林绿化领域的重要荣誉,是展示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一张极有价值的名片,对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4月7日,曲靖市委、市政府召开“四城联创”动员大会,提出曲靖中心城区2014年申报、争取2015年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社会工程,考核指标共8大类74项,工作任务涉及25个市直责任部门和麒麟区、曲靖经开区、沾益县等县(市、区)。由于要接受规范严格的卫星遥感测试,而且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必须进行实地考察,创园工程被称为“硬骨头”、“硬工程”,必须靠硬干苦干才能完成。
  同等地级以上城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都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曲靖市创园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进下,通过市以及县、区有关部门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中心城区新增城市绿地727.48公顷,新建成6个公园、12个街旁游园、1个植物园,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1846.7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达517.42公顷,绿地率达33.09%,绿化覆盖率达36.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03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考核标准要求,顺利通过了云南省省级考评及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实施的卫星遥感测试、专家组实地考察和综合评审、拟命名公示。曲靖创园工程产生了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城市更绿了、更美了、更宜居了,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观。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进程中,曲靖市按照“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结合本地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特点,修编《曲靖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12-2020)》、《曲靖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科学描绘了“一圈两核、三带四廊八线、多园多点”的园林绿化蓝图。编制完成《曲靖市城市古树名木及其后备资源保护规划》、《曲靖市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曲靖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曲靖市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曲靖市城市绿地改造规划》等创园规划,充分利用人文地理优势及地方特色,全力构建以“三山”为屏障、“四水”为廊道、“五湖”为玉珠、“六带”为网络、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网络绿地体系,并强力推进建设城市“七绿工程”,不断扩充城市绿地总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实施绿肺、绿道、绿院、绿景、绿带、绿库、绿屏“七绿工程”,即在创园中,全面攻坚,打造精品亮点。把绿地改造建设作为创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满足市民看到绿、闻到香、纳到荫、亲近水为目标,扩充城市绿地总量,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一是突出公园绿地建设,打造城市“绿肺”。按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米的覆盖要求,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相继建成寥廓公园、麒麟公园、龙潭公园、大花桥公园、瑞和公园等46处公园绿地,形成功能健全、内容丰富、乔灌花草合理搭配、造景特点突出、无障碍设施完善、防灾避险场所齐全的城市公共绿地体系,为市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休闲活动空间。改造建设寥廓公园,绿地面积从原来25.33公顷增加到325.17公顷,同步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升服务,打造城市“绿肺”,形成城市“天然氧吧”。
  二是实施道路绿化达标建设,构建城市“绿道”。按照生态化、林荫化、景观化的原则,坚持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以乡土、适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注重植物品种造型、色彩搭配,力求一街一景致、一路一特色,有效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推进建成区88条约150公里城市道路绿化达标建设,构筑城市“绿道”,道路绿化普及率95.09%,道路绿地达标率81.86%,林荫路推广率70.56%。
  三是开展单位(小区)绿化工程,创建城市“绿院”。充分利用建筑物之间、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的空间,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全面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绿化达标工程,创建城市“绿院”,全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单位483个、园林小区201个,在城区128家公共设施单位和164家新建、改建居住区开展绿化达标创建工作,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达95.65%,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95.7%。
  四是推进拆临工程,建设城市“绿景”。在旧城区强力推进拆临建绿工作,建设城市“绿景”,两年内拆除临时建筑277处14.18万平方米,将附有各类建筑物的近6000平方米土地完美“蜕变”为城市公园和游园,鼓励和引导各单位拆墙透绿增加绿地面积2.63万平方米。
  五是实施“四水”治理,编织城市“绿带”。对穿城而过的潇湘江、白石江、西河、南盘江等“四水”进行综合治理,建设沿岸绿化景观带,编织城市“绿带”,河道绿化普及率80.18%,水体岸线自然化率82.57%。
  六是利用资源优势,建设区域“绿库”。依托珠江源独有的“山、水、树、洞、花”五大自然景观,打造植被丰富、物种多样的曲靖植物园,建设区域“绿库”(植物种质资源库)。曲靖植物园融自然文化和科技文明为一体,集游乐体验与科普教育于一身,被列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滇东北植物资源科研基地”,其占地面积1250公顷,园区内森林茂密、物种丰富,共有200多科、1900多种植物,有120多种花竞相开放,云南的八大观赏名花在这里就有7种,其中尤以杜鹃花最为著名,有8个杜鹃花品种,花色各异,形态不同,树高从几厘米到十几米应有尽有。
  七是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构筑城市“绿屏”。加强城市外围绿地建设,构筑城市“绿屏”,建成防护绿地526.47公顷,生产绿地267.02万平方米。利用城市受损弃置地、山体等拓展绿色空间,受损弃置地生态景观恢复率90.97%。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大量采用乡土、适生树种,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80。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进程中,城市承载力有效提升,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中心城区节能建筑比例53.57%,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车速37.40公里/小时,城市道路完好率99.69%,城市污水处理率90.4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100%,各项市政设施安全规范运行。中心城区已建成较为系统的步行、自行车专用道、机动车专用道,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全覆盖主次干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城市幸福指数、宜居指数不断攀升。
  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城市品位和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也为建设美丽曲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仅仅是改善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一种有效载体和手段,仅仅是一个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短暂的历程。我市将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追求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努力描绘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景更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融的美丽新曲靖画卷。
滇ICP备14004030号-1 技术支持:曲靖珠江网